本文来源于
书法培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中国终于迎来了文化的发展的春天:一幅字,一副画早已“飞进寻常百姓家”;因此,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可是老百姓的眼光是亮的,因为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不是每个人写两笔就算是书法作品,不是获得了什么大奖的作品就有艺术价值。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神州大地兴起书法热,可谓全民参与,妇孺皆知,雅俗共赏。那时的
中国书法真是“原生态”;可是到了后来,渐渐成了“纯艺术”,然后,一个华丽的转身,走进了书法艺术的“象牙塔”。
现在,是市场经济,拍两部电影,写几首小诗,写几年字,画几幅画...就成为什么“家”了,于是乎便火了...
从此,人们不甘寂寞,连潜心“闭门造车”的老艺术家也要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
君不见,从古到今,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有几个不是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看看王羲之整天喊口号”我在搞艺术“,我是什么什么会长、主席...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傅山有一句作书名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讲的是写字,其实是纠正做人的轻浮、浅薄、机巧、油滑、取媚、低俗等不良品行。
现代的书法大赛真是“一窝蜂”,“一阵风”,刚写几年的字立即就成了“书法家”,“大腕”,“书法明星”;即使获奖的作品也是千人一面,“同一首歌”。
最近,我读《中国书法家·王宠卷》时很有感触。王宠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博学多才,他在书法方面造诣极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经养尊处优,在宫中有职位,但是,他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大自然,回到他的朋友圈里。最终和文徵明、祝枝山、唐寅、陈淳共同步入艺术的殿堂;与文徵明、祝枝山、形成“吴门书派”,成为“晚明三大家”。显然这与王宠高蹈出尘的心态和疏淡秀雅的审美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的诗歌、书法里,随处可见的是他对隐逸的企愿和对富贵生活的不屑——他以“层台缓步”的用笔传达的是宁静、优雅、孤高以及与俗世的距离感。然而,王宠的温厚平和,不激不厉的艺术气质至今还在影响着后来的文人和书法艺术家。
艺术应该尊从客观规律,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这样,艺术的百花园里才能姹紫嫣红,中国书法才能成为“国粹”。
更多书法培训资讯请登入弘毅国学官方网站:http://www.hygx.cn/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21-993
推荐阅读
书法培训
国画培训
古琴培训
古筝培训
国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