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培训之工笔画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手法比较细腻精湛。比如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花鸟画发展的高峰,好多作品以静制动。作品是静,但是你能从作品中看到花啊,鸟啊等活的事物动的表现。
其实工笔画在唐朝就已有记载。这也是工笔画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原因,一方面历史渊源,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地得到发展,材料有所改善。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工笔画材料由麻木树叶改为丝绢推动了手工画的发展。
工笔画一要先定稿,然后附上宣纸,中间还要有胶矾然后再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明末以后,随着西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