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六朝人诗意图》、《中国负伤之狮遥望美国飞虎飞将军》、《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酣畅,带着时代的风雷驰聘在画坛上,给当时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毅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先生所作的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骜,发胸中激情,掘民族精神,传世甚多,蜚声海内外,徐悲鸿先生在不少画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从神态、气势看,一群骏马,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画面简谈、高逸,用笔泼辣、凝重,穷紫酣畅,间参西法,均为徐悲鸿先生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