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字正道,北宋著名
国画家,东武人。
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张择端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
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身世,却不为人知,史书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只有71个字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后面第一个题跋者,金代人张著的跋文。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
金人张著用行楷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下的这71个字的跋文,距北宋灭亡仅五十八年,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最早的记载,也是世上惟一的记载(可称为孤证)。后世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依据皆源于这71个字,在没有其它可靠的、新的资料之前,我们也仅能从张著的这71个字题跋里了解有关
国画《清明上河图》及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