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
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阿炳在街头卖艺期间,时常随心创作一些曲,没有名目,乡人称之为“依心曲”。1950年,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为其录音时,衆人商议以二泉映月为题为此曲命名。二泉之名来自于人称“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的惠泉,这是阿炳经常卖艺的地方。紧邻此泉一侧的“寄畅园”,是阿炳生母所在的秦府;另一侧是"华孝子祠",而阿炳原名华彦钧,系属无锡东亭华姓的一大族群。阿炳是道士,思亲敬神可谓《二泉映月》的主题,也是这首乐曲能动人肺腑的原因所在。
该曲主题共分三个乐句,首句柔和舒缓,次句短小激荡,三句柔中带刚,表现心中无限悲凉。全曲采用变奏曲形式,主要是G征调式,将主题变奏五次,逐渐推入高潮。阿炳在演奏中大量使用绰、注,配合二胡的音色,如泣如诉。
阿炳自称他的《二泉映月》本无题,是“瞎拉拉”的“依心曲”。好一个“依心曲”!全无遮拦,全无修饰,全无作伪,其乐自从内心流淌而出,依心而为,依心而奏,依心而来。当恒心和毅力战胜了忧伤,当坚强战胜了懦弱,当他伟岸挺拔的身躯佝偻成了一张弓弦的时候,这些也成就了他的音乐,成就了他的英名!这些都深刻地展示了阿炳的坚毅和顽强,也张扬了他丰厚的艺术底蕴。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经过几十年的流传,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我们中国乐坛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