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条,故列于最后来重点阐述。
君子处世,首重人品。人品不高,不可与之论书法。像历史上的蔡京、秦桧以及民国汪精卫,在书法上尽管均有较高造诣,但因人品卑劣,人所不齿,故书法也被历史打入冷宫,成为一个个反面镜子,在警示着后来者。首先,中国有个传统,历来喜欢把美的事物同伦理道德观念联系起来,认为只有该事物同时具有较高尚的道德精神意义时,才值得人们特别崇敬,才算达到了较高的审美层次。其次,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欣赏品,从艺术接受心理学讲,人们在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时都伴有一种使人愉悦的美感情绪。在欣赏作品时自然要联想到作者本人。如果作者是一位为人们所敬仰的英雄,或是一位人品很好的人,欣赏其作品时,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受到其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熏陶。
上海书法培训试举一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忠心耿耿,处世刚正不阿。他的书法也是雄浑刚劲,气度轩昂,结构严谨,一丝不苟,体现出一种庄严正大的“庙堂之气”。尤其是《祭侄季明文稿》,将他的人品、感情、艺术功力高度融合在一起,确是笔笔似血,字字如泪。英风烈气,见于毫端。其感情通过书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恩来总理为江南死难烈士致哀所题写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气郁而字敛,沉着稳健,表达了对敌人的强烈愤慨和对烈士们的深切哀悼,使人耐久品赏,不忍释卷,肃然起敬,心驰神往。
再比如面对岳飞的“还我河山”横批,那纵横排突的铁笔银钩体现着他那种“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感人肺腑,撼人心魄。欣赏这样的作品,无疑会得到思想和美感的双重收获,兴致也就会愈来愈浓。
类似的例子尚有很多,
书法培训就不一一例举。假如作者人品不好,甚至很坏,面对他的字时,必然会想到他的为人,不免兴味索然,甚至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避之唯恐不及,岂能有什么美感与享受可言!故而人们在对待这个问题时,都是慎之又慎的。
更多上海书法培训 请登录官方网站:http://www.hygx.cn/
咨询热线:4000-02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