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书法形式中是极力推崇天然之美的,在书法历史积累并不丰厚的时候的书家,更多地是从气象万千的自然中参悟书写的奥妙的。大自然中充满矛盾,而矛盾是力的本质。人们对自然力的感受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渗入到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因此,我们在
书法培训中,培养同学们书写出充满力感的作品,就会使人觉得“气韵生动”。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踞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书法是能从大自然中体察得到的。
细心体察大自然具有力感的线条,与临贴过程中慢慢体会书写线条的力感,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看那些枯藤老树,兰草竹叶,行云流水,疾风闪电,坚持养成长期细心观察的习惯,对感悟书法之线条美是很有裨益的。古人
学书法不独临摹先贤碑帖,还善于外师造化,感悟自然。张旭曾见过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意,闻鼓吹而得其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王羲之观鹅的故事也绝不仅仅是个传说佳话。
书法培训指出后来的书法家把书法搞得法度森严,把形式复杂化了,加上历朝历代,陈陈相因,条条框框,名目繁多,令人望而生畏,让人们学书法只能在漫长的临贴过程中缓缓地感悟书法线条力的本性,而对自然之力的直接参悟能力蜕变得羸弱了。在后来无数的书家那里,忘了书法也应与绘画一样有外师造化的必要,因而失去了书法直接源于自然的创造力量,这应该值得反思!
毕竟,书法不是平面设计,尤其草书,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要以“畅神”这种特性来传递书者的情感,以感动观赏者。
当然,书法既是书写的方法,也要讲法度;只是要用辩证法来看待“法”,灵活运用,而不是把“法”当作教条一成不变或生搬硬套。最好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法”,达到“以无法贯众法”的境界,就像小时候见过那些大药房的算账先生,打算盘只看处方上的药名,而不再去想那些珠算口诀,听那噼里啪啦的算珠声响,有节奏,犹如听到音乐一样。年轻的钢琴家朗朗也曾经说过,他弹钢琴的感觉就像弹空气一样,心游神会,指头击触的不再是体现音阶的琴键;听到的乐声也不再是乐谱的旋律,而是弹琴者内心的境界。
一切艺术方法都是辩证法。所以
书法培训坚持,千笔万笔始于一笔;一笔扫过,笔道出墨量从多至少,从润到枯、再加上笔画的曲直、粗细、疾徐、提按、转折、断连等等;成字成篇还要向背、正侧、参差、穿插、疏密、虚实等等,无一不是将一对对的矛盾统一在书写过程之中;而且还要以“无意”来表现“有意”,即把上述一切对立的方法统一在一画、一字、一篇之中。我想,在无意的书写之中体现矛盾的方法越多,书写的质量就越高,这就是难度。通过将上述一对对的矛盾无意中统一起来体现自然的力量感(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等),来表达书写着的情感,那就是进入高级境界了。
更多书法培训资讯请登入弘毅国学官方网站:http://www.hygx.cn/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021-993
推荐阅读
书法培训
国画培训
古琴培训
古筝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