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气和形势。中医认为“气”产生于人体的丹田穴,是人体能量的源泉。我们常说:“气盛体盈,气衰体殆”;还常风闻:“这人气色欠好,可以有病”。可见气在人体的效果不亚于汽车对汽油的依托。“势”便是势态,便是人体活动的姿式。气势与意境有共同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有人认为气势是摆姿势、甩膀子、做姿势、写大字。我认为这种观念是片面的。气势的大小当然与字的大小有关,但不是必定要素。字虽大而躁、字虽大而丑、字虽大而无神就谈不上气势、意境。字小而经典,神韵十足,笔墨酣畅,照样渗透气势、意境。已然气势在书法中有着无关宏旨的方位,那么我们怎么样调度、激活气势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调度书法“静与动”的势态,增强气势。
书法的“静”与“动”是相对的,相互效果的。不是孤立的,间断不变的。一般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书法中的“静”标明缓、慢、稳等,不是间断。书法的“静”是暂时的,是为下一笔的“快”作烘托,书法在“静”时,要把握好笔墨粗细、大小、肥瘦、浓淡等改动。这些改动对书法家而言比较简略,但对书法爱好者来说就比较难了。因为书法家能做到“人控制笔”,而书法爱好者是“笔控制人”,他们还未进入书法的自由王国,还受着笔的制约。“动”是指书法发明中的运笔流转、妙笔生花、开阔豪宕、行云流水、洒脱天然。书法在“动”中要把握好度,不能书写太放、太快,否则发明的作品就会出现枯、燥,这样就影响了书法的气势,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
调度自己的心绪和情感,开释气势
书法发明和写字不一样,在发明时应始终保持饱满的热心,当自己结束作品构思,匠意于心时,即可挥毫泼墨,勾起自己的发明希望,引发自己发明的热心,调度自己的安稳心绪。因为,心绪的好坏是作品胜败的要害。如果发明时心绪不定,翻云覆雨,怀疑自己的构思、怀疑书写东西、提笔优柔寡断、就会不知所措、短少热心、丢失决计。这样的作品写成后,不只没意境、气势,而且很可以败笔,成为一幅废品。所以说出色的心绪、饱满的热心是书法发明的成功之母。
激活字词的含义,寻找气势
中国的汉字含义不一样,蕴藏的意境也不一样,不一样的意境有着不一样的气势。在书法发明中,我们要善于研讨字的含义,开发字的含义,利用字的含义。非常注重从诗词、名句名段中发现书法的气势。如发明“百家争鸣”这幅作品时,应具有“五颜六色,花团簇拥”的意境。字的气势象花一样,一片片打开,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发明“固若金汤”这幅作品时,应具有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意境。气势要厚重老辣,笔墨酣畅,气势磅礴。发明“激浊扬清”这幅作品时,应具有庄严峻目,铁面无私的意境。气势要干净利落,剑锋出鞘。有人可以会问,一样的内容、一样的意境、一样气势,作品不就一样了吗?我认为不会,因为人的构思不一样、运笔方法不一样,所以发明的作品也不一样。书法和其它文学艺术一样,也跟着人的心境改动而改动。如:每年高考,作文只出一个标题,可是因考生的解读不一样,所以答卷千变万化。书法也是一样,同一字在书法家手里经过构思,然后写出来的字,可称得上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书法的意境和气势,既是老论题,也是新论题,它并不奥妙,也不是虚无缥缈,它实实在在躲藏于书法作品中,只需我们细心挖掘,细心驾驭,用好这个书法的“隐形东西”,我们的书法作品,就能出彩,就能进步,就能成为千古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