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国学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个观点阐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思想,在书法中你能领略到华夏民族的内在精神 ,
书法之传统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累积起来的 ,中国的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从远古的伟大的汉字创造之初,孕育其中的书法即具备了中国经典文化的精神。《易·系辞下》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张怀ft在《书断上》也说:“(仓)领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日古文。……卦象者,文字之祖,万物之根。”可见,汉字的起源与《易经》息息相关。
弘毅国学的
书法培训专家也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古代书论把“画卦”和“作书”相提并论,意义重大。首先.八卦和文字都始于“仰观俯察”、“观物取象”,二者在思维方式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古文字的象形质素就是这种观照方式的产物。不同的是,画卦虽然也经过观物取象,却完全舍弃了具象的质素,化成抽象的八卦符号。所谓“画卦立象”,它所立的是符号性的抽象,而且抽象得近乎“虚无”。书法的线条追求至简,并以至简而育至繁。面对于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一千名欣赏者能够赋予它一千个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完全建立在一个基点上,即:道家与儒家的思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