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发展,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时,出现了崔缓与赵壹对草书艺术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和态度,这一现象绝非偶然。
赵壹曾作《刺世嫉邪赋》,崔援《草书势》,前者是纯艺术的立场,后者是偏执的儒家卫道立场,其所论虽是草书,实质上是承认不承认书法的审美功能,承认不承认书法之为艺术的问题。这两件作品无视草书的审美价值,激烈反对当时广大士人醉心于草书艺术的巨大热情。虽然在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但它作为书法艺术走向自觉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文献,时至二千年后的今天,对于我们深入研究
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依然有着重大的认识价值和文化思想上的启示。赵氏的观念虽行不通,然而却能使我们看到
中国书法在东汉从单纯的教化工具转为审美对象过程中所出现的群众性热潮,并认识到儒学对中国书法一开始就施加的干预与影响.议对了解中国书法亨化县很有意义的。
如今也出现了所谓“现代书法”的观点,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家长再给孩子选择
书法培训机构或者拜师学艺,要注重孩子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拘泥于历史,要有所创新才会激起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