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与创作主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重要命题。从《尚书》到《太史公自序》、《诗与《书》等。对诗歌、音乐以及富有文学色彩的典籍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关系分别作了探讨,而扬氏“心声”、“心画”之说又对整个文艺创作与创作主体的关系进行了本质的、宏观的形象的概括。指出文艺作品可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视觉而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扬氏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弘毅国学 弘扬“根”文化的基础,设有
书法培训,
国画培训,
古筝培训,
古琴培训,
围棋培训,
茶艺培训等让学员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学习、兴趣、认知、欣赏、参与、创作与运用,以提升美感素养,陶冶品德,融铸高尚品格情操,增强时代的创造能力,达到全面接触中国传统“根”文化的学习效果,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体会生活的真谛。扬氏“书为心画”的提法,虽本不指书法,但在广义上自然包涵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书面语言、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意义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书法则借助作品的艺术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意绪,两者方式有所不同。正如唐代张怀灌所指出的:“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文字论》)然而。文,与“书”又互为里表,其表“心”的目的与作用是完全一致的;更兼书法作品具有抽象图画的性质与直观的效果,按张怀瓘的看法,比“文”更“得简易之道”,因而扬氏的“心画”说便极自然地为后人引发到书法艺术中来,即书法作品是书家心灵的图画,从而成为揭示
书法艺术与书家思想情感密切关系的最精要的论断,并为中国
书法“尚意”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