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也是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了。但是建筑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实用性。广义的讲建筑特有的美感与艺术挂钩。但是建筑与书法的差异不言而喻;其相通性却需从中细细品味。
书法家建筑师在创作作品时所运用的表现原则,手段方式,从一定审美观上讲是有一定相通性。
书法作品以点画为物质材料,通过对称、均衡、高低、大小、主次、对比、照应、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等美学原则,组合成具有一定比例、和谐统一的书法;同样,建筑通过砖木石等材料,也用以上诸多的美学原则,构建成具有一定比例、和谐统一的建筑或建筑群体。
书法艺术亦然,参加过
书法培训的笔者都知道:一笔划之中,一个字的结构,一幅作品的章法也讲究虚实关系,即要考虑无墨—即“白”之处。书法家们常说的所谓“骨气洞达”,也是指所书之字不仅点画精严,而且彼此关系要有气脉相通的“空间美”,“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宗白华语)。就拿不同结字方法为例:颜真卿中宫敝豁,颇有恢宏之气;柳公权中宫收紧,就有劲健之势;《泰山金刚经》平画宽结,很有坦荡之慨;《张猛龙碑》斜画紧结,顿生峻急之感……这些书家与碑版所书的均是标准汉字,而由于空白处理的不同,所产生的意趣并作用于人的感受是多么的悬殊。也正如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所论: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之处也是妙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