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这可说是
篆刻的起源。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都相当高,古代皇帝的玉玺便是篆刻艺术当中的极品之作,各朝皇帝的玉玺制作工艺精良,美轮美奂,其势威严,俨然是皇权的象征。
不过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和刀法,有系统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取向。后者主要靠描和修反复而成,并不计较章法、篆法和刀法的艺术。
但现今这门宝贵的艺术,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艺术紧密结合的艺术,将优美的书法字体,刻于所选石料上,外加雕刻的精美花纹与栩栩如生的动物,成了精美的印章。
篆刻玺印在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权利的象征,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绚丽的瑰宝,每一次的政令、新闻、大作,如不印上专用印便算不上是起作用或完成,石印带有“稳如磐石”之意,一旦印上,便有其“信”。古时藩王作乱,如没能拿到玉玺,便无真正的皇权,可见印之重要性。
而
篆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渐渐成为一种艺术,更加讲究章法,并出现成套成组的创作。小小一方印,蕴含着漫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