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也叫“砚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砚涵盖其中。砚台它质地坚实,能传百代。在文房四宝中应当是能够使用的时间最长的一种器具。
砚看上去只是一块石头,实则讲究颇多,好的砚价值不菲。砚在中国已有非常长的历史,形成了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最有名的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这种说话起源于唐代,流传至今。
四大名砚指的是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其中以端砚居于首位。
端砚自唐代问世,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并且也是中国文房至宝之一,古人赞曰“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面多姿,呵气研磨,发墨不损笔毫”. 端砚之所以名贵,一是石材品性好,二是采集艰难,三是精雕习作。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端溪有山名‘烂河山’,其优良石材取于此,且须经过十多种精细艰苦的工序;采集砚石只能手工进行,采集出来的砚石有三四成能使用已经非常难得,加上精美的雕刻工艺,成就了这一宝
砚。
然而现代化机械化生产不断发展的今天,端砚的匠人后继人寥寥无几,端砚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幸的是,2007年6月5日,广东省肇庆市的程文作端砚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