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篆的章法,其实它与楷书、隶书是比较相近的。按照时期的划分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唐以上至秦代的模式,其特点与楷书章法相近,平正整齐,横竖成行,行距、间距一致;第二种为清代以后的模式,这种方式由清代邓石如创造,邓石如集秦汉两代篆书之长,对小篆的形体、用笔及章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用长锋羊毫书篆,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字形狭长,垂脚舒展。章法上成横式排列,左右字距紧凑,上下字距宽松,给人整齐美观。
写小篆的时候如果字数比较多,最好打格或衬格,因为不管多高明的书法家,在书写字数过多的作品时,也很难做到横竖成行的。小篆一本呈长方形,所以我们常把打格称为迭长方格。当然可以格局自己的喜好及追求的风格流派,定迭长方格的比例,建议初学者可以使用3比2的比例。
边款书体建议使用行书或行楷,不宜使用楷书、草书、篆书本体,因为楷书和篆书本体显得呆板,草书而不宜识别。
当我们在书写中堂、条幅、长联等,最后一行不要少于4个字,这需要书写着在书写钱就计算好。如果最后一行空白位置较多,可直接在其下落款,如空白位置不多或正好写满,则需要另起一行落款。字体大小以比正文小一半以下为宜,不可过大过小,款字不可过于密集或过于松散。
书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小篆只是书法众多字体中的其中一种,每一种书写体都有其独特的章法,需要我们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