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
学习书法、国画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然而更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写出一手好字,因为有一手耗子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所以选择让孩子参加
书法培训。这样的出发点并没有错误,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说法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是广大家长们都应该注意的,不然就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局面。
1、过早的让孩子练字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平时日常生活中,教什么学什么,而且学起来非常快就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就让孩子开始学习书法,希望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其实不然,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当于一张白纸,所以当然学习的很快,大脑接受是一回事,但要实际动手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动手能力是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培养了,而且幼儿时期的孩子定力和耐心都是不太好的,过早的学习书法小孩子首先就坐不住,而书法的学习需要静坐很久。其次小孩子对于新事物都抱有积极的态度,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厌烦情绪,所以家长本意是好的,但是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讨厌书法的情绪,导致以后都对书法没有任何好感和学习兴趣,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会导致孩子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的错误,造成许多弊病,俗话说的好:“养成习惯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纠正习惯需要养成习惯的几倍时间”。
2、学龄前孩子不敢让其学写字
很多家长会有一种和第一种家长完全相反的误区,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合学习写字,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龄前孩子的心智和定力相对幼儿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认知度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学习的黄金阶段,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学习培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对于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这个阶段应该放任孩子自由学习,虽然家长可能会累点,但是有付出一定会有所收获。
3、急于求成
很多家长错失了培养孩子学习书法的黄金阶段,当孩子上学后,发现字写的很难看,这个时候家长意识到应该找个老师让孩子学习书法了,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往往很多家长却过于急于求成了,不单给孩子安排书法的学习,每天还布置许多书法练习的时间,家长们需要知道,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同样如此,如果草之过急,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你对着干。
4、半途而废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书法的阶段,发现学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写并没有明显的进步,也没有很好看,而就急于更换老师或放弃学习书法,改为
学习围棋等其它的东西,希望孩子字写的不好看了,在其它方面能够有所突破。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不管学任何东西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想要有一个明显的效果,长时间的积累、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书法更是如此。如果看不到效果就更改,那样孩子学不好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