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其中蕴含着我国文化的精髓。书法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字体。
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有五大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字体。跟现代的文字相差比较大,一般人很难识别,但在书法中运用还是比较多的。
隶书,产生在篆书之后,是一种非常优美的字体。隶书具有严谨的章法,但又并不死板,笔画十分柔美,具有“一波三折”的特点,极富韵味。
楷书,基本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正体,由隶书流传演变而成,也称为正楷。楷书字体方正,笔画横平竖直,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从唐代就基本定型,流传至今,可说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一样工整,却也不像草书那样奔放。行书的出现,可说是适应了书写简化和速度加快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草书,看似混乱,但其实并不是随意乱写的,也是有章可循的。草书是字体简化的极端,但由于自行太过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并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主要字体,但是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
书法艺术中,这五大字体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