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路温舒的“蒲草书”
西汉时期,路温舒成长再一个穷苦的家庭里,但是他从小就对读书识字非常的感兴趣,她时常在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可以一直带在身上,那就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放羊,该是有多舒服啊!课时路温舒家中十分的贫穷,根本不可能有钱拿来买书。
有一天,当天在池塘边放羊的时候,发现池塘里长着一丛丛的蒲草,又宽又长,这蒲草好像从前抄书用的竹筒呀!这样的想法促使路温舒兴高采烈的割了一大捆的蒲草,然后赶着羊群便往家走。到家之后,路温舒便将草铺切的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绳子穿在一起,再把借来的书抄在蒲草上,从此以后,他每到放羊时都可以阅读自己的“书”了。他的蒲草书读完了一册又一册,他的学识也长进得非常快。
就这样,路温舒靠读自己的“蒲草书”,最终成了历史上一名著名的法学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