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人。初唐著名
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虞世南沉静寡欲,博闻强记。在隋朝做过秘书郎,自编《北堂书钞》,又参与编写《长洲玉镜》。后来成为唐太宗身边的重臣,任弘文馆学士兼著作郎,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贞观八年(634年)进封永兴县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视京官职事者。同年卒,年八十一,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绘像列于凌烟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谥文懿。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汝南公主墓志》是为虞世南贞观十年所出的行书草稿墨迹本。屡屡见于著录,载入《宣和书谱》,曾刻入多种丛帖之中,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现存行书十八行,每行十二至十五字不等,后半已佚。
虞世南书此草稿时已七十九岁高龄,书艺已炉火纯青。观其笔法、章法均出自王氏,技法精熟。但也时露“己意”,字态险笔时显,且能险中求稳,加之笔法运用得闲逸端雅,字态安排得流畅自然,为唐代
书法行草书风开辟先河。